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团委积极行动,组织团学骨干开展专题学习活动。这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一次凝聚力量、砥砺前行的动员,激励着团学骨干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回信全文
新疆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
来信收悉。你们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边疆地区教书育人,在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兴边富民和稳边固边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自身也得到历练和成长。
这些年,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五四青年节就要到了,向你们和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
习近平
2025年5月2日
团学思行
作为首都农林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和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回信精神后,我深受鼓舞,也明确了自己身为共青团干部的责任与使命。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意识到,投身西部和乡村教育,不仅能为当地教育注入活力,更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历练。借助社会工作专业所学,我们可以开展针对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还能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回归现实,我打算利用假期深耕于乡村实践之中,将自己的所学服务于基层。除此之外,我坚持考取教师资格证,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乡村的小学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同时运用专业方法了解他们的需求,链接更多社会资源,为改善教学条件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尽一份力,真正做到从郊区来,回到郊区乡村需要的地方去,努力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 赵正阳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后,我深受触动与鼓舞。作为法学专业学生,我深知法治建设根基在基层、在群众。我愿投身基层,把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在基层工作中,我将用法律知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无论是在偏远乡村普及法律常识,还是在社区调解矛盾纠纷,我都将秉持初心、脚踏实地,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最前沿书写属于青年的担当与作为!
——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团委秘书长 蔡梦露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的回信,我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对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殷切期望。作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这封回信让我对责任与使命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谢依特小学志愿者们的实践经历,让我看到了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更看到了那份对“三农”发展的深厚情怀。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乡村振兴的决心,我要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我也会将个人的职业规划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一方面,我将继续加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我也将会积极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相关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 马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志愿者的回信中“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嘱托,让我深刻体会到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奉献精神与专业实践,正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知行合一”的生动写照。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赋予我们的不仅是规划乡村的蓝图,更是扎根乡土、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而我们应成为书写这篇华章的笔锋。以戍边支教的志愿者为榜样,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行动——用参与式规划激活村落的特色产业,以智慧农业科技推动地区绿色发展,借政策分析助力基层治理创新 。如同科技小院“自找苦吃”的精神,我们也要把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让西瓜田里的智能滴灌、古村落中的文旅IP成为青春奋斗的最好见证。
——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青协主席 董家豪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给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回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到的,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在新时代、新征程,青年人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提升政治素养,提高个人能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在这封回信中,我感受到了这是对青年人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鼓励和殷切希望。国家在政策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深入基层的机会,例如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我们要抓住机会,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文法与城乡发展学院新闻中心主任 界海彤





